[MSBT 幔室布緹 專訪] 治離線生活的容器 House 1/2(下)|刪刪減減的慾望想像
[MSBT Interview] House 1/2:Learn To Live Offline(Part 2) -doT & [...]
[MSBT Interview] House 1/2:Learn To Live Offline(Part 2) -doT & [...]
[MSBT Interview] House 1/2:Learn To Live Offline(Part 1) -doT & [...]
隱私與公共性混雜碰撞的空間狀態,在台灣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如騎樓、後巷、人行道等處發生的人與人眼神的交會或窺探、身體的隱蔽或裸露、肌膚間的距離乃至於生活的氣味、聲響等等…。我們所要談的永續,正是維繫固有的豐富空間經驗,反映在Studio doT的空間中。 讓住家成為延續社區開放空間的視覺通道、讓騎樓成為延續社區人性尺度的活動空間、並且以嶄新的方式詮釋具有上述台灣個性的空間經驗與生活場景於普遍常見的住家/商業空間。
回頭檢視簡單的家庭生活,其實需要的不是隔開家中成員的藩籬,而是凝聚家族活動的場域。因此我們拆清了阻隔的牆面,擺好一些有味道的北歐家具老件,讓這裡成為"生活的載具"。空間因此敞開,同時也能提供各項活動、各種公共與隱私性所需要的領域界定。當孩子尚幼需要父母照顧時可以是一間大套房,孩子長大需要隱私時也可以彈性分成幾處獨立的空間,有客來訪時,開放式的廚房、餐廳與客廳即合而為一營造一般20坪居家無法享有的寬敞社交場域。
在這個案子裡我們思考一般的三房+LDK(客廳、餐廳、廚房)布局能不能因為家人生活中的聯繫而有不同的定義?! 如果我們把這三個空間當作是兩個小男孩的遊戲場、圖書館,女主人的親子教室、閨蜜相聚的午茶交誼場、男主人與家人共享的視聽劇院、加上能自得其樂的小書房,面對新店的連續山景,既開放又能同時享有個人的小角落,是不是更能豐富生活的內涵? 於是創造了這個明亮、開放又兼具實用的空間,玄關處座位提供親子出門時耳提面命的小場所,客廳的櫥櫃設計兼顧品味與收納功能,視聽櫃與書牆採用寮國香杉,創造出味覺感官上的享受,書房與客廳之間則用玻璃與百葉窗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讓家長忙碌之餘還能關照孩子。家的功能不再局限於制式格局與坪數限制,生活的真實感能延伸到家裡的每一處角落。
歷經30餘年的長向街屋,留給屋主的除了陰暗悶濕,就是繞著樓梯上上下下的生活記憶了。 屋頂的採光罩帶進藍天白雲及陽光,以大自然來銘記日常生活的步調。生活的場景環繞梯間產生垂直向度的連動關係,每處空間都能因此獲得不同的個性,躺在浴缸中有專屬的天空,梯階就是自由的閱覽室。生活記憶的美好經由空間設計與改造,得以與自然環境共存,繼續延續下去。
面對原來是髮廊的一樓店面要遷入地區型牙醫診所的課題,我們回顧基地環境、診所之前附近建立起的親切關係與企業形象,提出簡潔明亮並能照顧到親子赴診需求的空間規劃,也同時為客戶創造最大化的空間使用坪效。
企業的三個部門連同駐廠員工的住宿機能,想要一併遷入原來提供資材存放的倉儲空間中,我們希望善用原有空間的結構區劃、採光與換氣設備,達到節能、減輕施工負擔與聯繫各部門如同家人一般緊密互助的向心情感。 以小型聚落的配置為思考,使各部門與管理階層能夠圍繞著有重力換氣與天光傾瀉的公共空間,日後容許植栽延伸在其中,創造雖身處室內卻猶如室外廣場的空間質感。
虛空間(庭)如何成為強化家人關係與自然環境的連結,又同時賦予個人獨處時的安心感,是本案企圖達成的理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