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WA x niwa
規劃時徹底思考目前與未來的環境變化,與高齡、中齡、幼年三代之間在居家生活中各方面的連結 ~ 因此我們設計了一處被起居空間圍繞的室外庭院(NIWA),加上另一處被垂直動線環繞的、幫助採光換氣的室內庭院(niwa)。以此兩個庭院組織時間、空間與活動的連續關係。
規劃時徹底思考目前與未來的環境變化,與高齡、中齡、幼年三代之間在居家生活中各方面的連結 ~ 因此我們設計了一處被起居空間圍繞的室外庭院(NIWA),加上另一處被垂直動線環繞的、幫助採光換氣的室內庭院(niwa)。以此兩個庭院組織時間、空間與活動的連續關係。
以”樹”為空間規畫的核心,打開原來以磚牆隔出兩房兩衛兩廳的傳統住家格局,我們在樹下工作、在樹下生活、在樹下交流、在樹下分享、這裡是開放的場域,沒有『老師』和『學生』的分別………。
想要的很多,需要的不多。 居家生活的美學質感,建立在空間中與家人、空氣、自然光的相互經營上,這樣的親密關係反映在想像中一家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生活累積之中。於大日建設築光實品屋設計案。我們觀察建築師的設計意圖,企圖讓室內設計與建築體形成密不可分,相依相存的親密關係。
自地自建的私人住宅,業主拿到建照後,委託我們調整原本建築師規劃的古典外觀立面、重新思考真正符合一家五口生活需求的都市安居之所。 House D 試圖在周遭緊迫的巷道環境中,建立入家門後的安心感(Defense)、展現個別空間如同使用者個型性鮮明而能居處自在的氛圍(Deference)、在公共空間回應一家人群聚時的情感厚度(Depth),是我們少見的、不特意尋求整體空間形式操作一致性的案例,且為了對應居家生活的柔軟質感,整合了陳設與家具配置的服務。
隱私與公共性混雜碰撞的空間狀態,在台灣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如騎樓、後巷、人行道等處發生的人與人眼神的交會或窺探、身體的隱蔽或裸露、肌膚間的距離乃至於生活的氣味、聲響等等…。我們所要談的永續,正是維繫固有的豐富空間經驗,反映在Studio doT的空間中。 讓住家成為延續社區開放空間的視覺通道、讓騎樓成為延續社區人性尺度的活動空間、並且以嶄新的方式詮釋具有上述台灣個性的空間經驗與生活場景於普遍常見的住家/商業空間。
回頭檢視簡單的家庭生活,其實需要的不是隔開家中成員的藩籬,而是凝聚家族活動的場域。因此我們拆清了阻隔的牆面,擺好一些有味道的北歐家具老件,讓這裡成為"生活的載具"。空間因此敞開,同時也能提供各項活動、各種公共與隱私性所需要的領域界定。當孩子尚幼需要父母照顧時可以是一間大套房,孩子長大需要隱私時也可以彈性分成幾處獨立的空間,有客來訪時,開放式的廚房、餐廳與客廳即合而為一營造一般20坪居家無法享有的寬敞社交場域。
在這個案子裡我們思考一般的三房+LDK(客廳、餐廳、廚房)布局能不能因為家人生活中的聯繫而有不同的定義?! 如果我們把這三個空間當作是兩個小男孩的遊戲場、圖書館,女主人的親子教室、閨蜜相聚的午茶交誼場、男主人與家人共享的視聽劇院、加上能自得其樂的小書房,面對新店的連續山景,既開放又能同時享有個人的小角落,是不是更能豐富生活的內涵? 於是創造了這個明亮、開放又兼具實用的空間,玄關處座位提供親子出門時耳提面命的小場所,客廳的櫥櫃設計兼顧品味與收納功能,視聽櫃與書牆採用寮國香杉,創造出味覺感官上的享受,書房與客廳之間則用玻璃與百葉窗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讓家長忙碌之餘還能關照孩子。家的功能不再局限於制式格局與坪數限制,生活的真實感能延伸到家裡的每一處角落。
本案為日商在台北的展示中心,區區70坪的空間中,需要能容納鋁門窗、系統廚具、瓷磚、衛浴設備等的展示與解說活動。我們為業主思考如何既讓各部門的不同品項產品能夠保持特色且產生最佳化視覺效果,以及同時兼顧串聯整體空間參觀體驗,將企業形象經由觀覽活動完整地傳遞給客戶的方案。 有這樣的一種空間形式可以滿足上述需求,我們提出的概念正是博覽館 ”Pavilion”。巧妙地配置平面,將每一區視為產品的展演舞台,首先營造進入舞台之前的迎賓藝廊,取藝術磚與手工窯燒面盆產品組合展演,而連結每個舞台(部門展示區)之間的轉場也利用日本工藝揉合現代的手法呈現摩登和風,回歸企業的品牌精神。
淺白色調的溫柔鄉村,與沉穩內斂的簡約現代,男女主人有著不同的設計想法,於是取其折衷後的設計平衡,在書房兼琴房中採以深色木作元素打造靜定沉穩的空間氛圍,並在天花與拉門處增設隔音墊,搭配五加五膠合玻璃形塑完美音場,除了男主人最常在此閱讀、工作外,同時也是全家人共同享受讓音符包圍的幸福小天地。
「空島」的設計思考在於模糊以往校門界定出來的明確邊界線,反映基地環境與人為活動的時序狀態。對於附近一中商圈內往來的人群,「空島」無論日間或入夜都將成為尊賢街的視覺端景,對於進出校門的師生而言,「空島」與「入德之門」是成對的街道景觀雕塑,承續創校八十周年與一百周年的紀念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