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r the Tree 構築設計 / 聯合治作 台北事務所
以”樹”為空間規畫的核心,打開原來以磚牆隔出兩房兩衛兩廳的傳統住家格局,我們在樹下工作、在樹下生活、在樹下交流、在樹下分享、這裡是開放的場域,沒有『老師』和『學生』的分別………。
以”樹”為空間規畫的核心,打開原來以磚牆隔出兩房兩衛兩廳的傳統住家格局,我們在樹下工作、在樹下生活、在樹下交流、在樹下分享、這裡是開放的場域,沒有『老師』和『學生』的分別………。
隱私與公共性混雜碰撞的空間狀態,在台灣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如騎樓、後巷、人行道等處發生的人與人眼神的交會或窺探、身體的隱蔽或裸露、肌膚間的距離乃至於生活的氣味、聲響等等…。我們所要談的永續,正是維繫固有的豐富空間經驗,反映在Studio doT的空間中。 讓住家成為延續社區開放空間的視覺通道、讓騎樓成為延續社區人性尺度的活動空間、並且以嶄新的方式詮釋具有上述台灣個性的空間經驗與生活場景於普遍常見的住家/商業空間。
本案為日商在台北的展示中心,區區70坪的空間中,需要能容納鋁門窗、系統廚具、瓷磚、衛浴設備等的展示與解說活動。我們為業主思考如何既讓各部門的不同品項產品能夠保持特色且產生最佳化視覺效果,以及同時兼顧串聯整體空間參觀體驗,將企業形象經由觀覽活動完整地傳遞給客戶的方案。 有這樣的一種空間形式可以滿足上述需求,我們提出的概念正是博覽館 ”Pavilion”。巧妙地配置平面,將每一區視為產品的展演舞台,首先營造進入舞台之前的迎賓藝廊,取藝術磚與手工窯燒面盆產品組合展演,而連結每個舞台(部門展示區)之間的轉場也利用日本工藝揉合現代的手法呈現摩登和風,回歸企業的品牌精神。
我們希望以層疊的兩個大屋頂(人的家與寵物的家)配合照明呈現外觀的可辨識度與室內各空間的區劃。連同視覺傳達一併設計,用不同視覺穿透性的玻璃介面,完成飼主與毛小孩們的另一個溫暖 " 家家 "
面對原來是髮廊的一樓店面要遷入地區型牙醫診所的課題,我們回顧基地環境、診所之前附近建立起的親切關係與企業形象,提出簡潔明亮並能照顧到親子赴診需求的空間規劃,也同時為客戶創造最大化的空間使用坪效。
我們想像在素淨的空間(使用白漆與淺色樺木合板)中置入幾個裝置來擔當空間轉換”軸”的角色:隔屏界定訪客與入內,同時表述工作室純淨的調性;固定梯錨定廚衛與公共活動區,同時提供向上儲藏、本身吊掛收納與支撐延伸桌面的功能。橫移滑梯與白板牆掀床提供工作時查閱取物與會議時塗鴉交流。環繞紗簾與雙斜天花圍蔽出一間小音樂教室、床座掀下時的溫馨休憩空間…………..這些”軸”不但重新定義空間使用的性質(Tran-space),也也改變使用者在其中活動的步調(Trans-pace),轉換”時”與”空”的設計概念讓我們最終完成這件可以樂在工作、樂在生活的空間小品。
企業的三個部門連同駐廠員工的住宿機能,想要一併遷入原來提供資材存放的倉儲空間中,我們希望善用原有空間的結構區劃、採光與換氣設備,達到節能、減輕施工負擔與聯繫各部門如同家人一般緊密互助的向心情感。 以小型聚落的配置為思考,使各部門與管理階層能夠圍繞著有重力換氣與天光傾瀉的公共空間,日後容許植栽延伸在其中,創造雖身處室內卻猶如室外廣場的空間質感。
企業的新廠辦,希望結合生產、研發、員工訓練與外賓導覽等機能,結合廠區規畫與企業精神,我們提出如一棵參天大樹的空間組織概念並反映在內裝界面與材質的選擇上。 在林蔭中漫步、研究、作業、學習、休憩~相信企業的精神與價值能夠時刻沁入同仁身心。